秋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,校园人群高度密集,了解常见传染病知识并采取科学防护措施,是保护自己、关爱他人的重要责任。本文涵盖了从呼吸道到消化道,及动物源性的多种常见传染病,请同学们查收,共同守护校园健康。
一、 秋冬季校园需重点防范的传染病
1.呼吸道传染病(通过飞沫、空气传播)

· 肺结核: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。核心症状为慢性咳嗽、咳痰超过2周,或伴有午后低热、盗汗、乏力、消瘦、咯血。病情进展隐匿,需高度警惕。
· 流感/新冠/支原体肺炎:引起发热、咳嗽、乏力等症状,传染性强,极易在集体生活中传播。
· 水痘:全身性疱疹,伴有发热,传染性极强。
2.消化道传染病(通过接触、粪口途径传播)

· 诺如病毒感染:引起剧烈呕吐、腹泻,传染性极强,是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见元凶。
· 细菌性痢疾:由痢疾杆菌引起。症状包括发热、腹痛、腹泻(多为脓血便)、里急后重。通过污染的食物、水或手传播。
3.动物源性传染病

· 肾综合征出血热(出血热):由汉坦病毒引起,鼠类是元凶。典型表现为“发热三痛三红”(高热,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,脸、颈、胸潮红)。早期症状类似流感,极易误诊,严重者可危及生命。
· 狂犬病:由狂犬病毒引起,一旦发病,死亡率几乎100%。病毒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,经咬伤、抓伤或舔舐黏膜/破损皮肤进入人体。校园内常有流浪猫狗,需格外注意。
· 基孔肯雅热: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。其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和难以忍受的关节剧痛,伴有皮疹、头痛、肌肉痛等。
二、给同学们的“六大战术”防护贴士

战术一:接种疫苗,建立免疫屏障。
· 出血热疫苗: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疾病的最有效手段。我校地处的长安区,是陕西省内出血热高发地区之一。为保障同学们的健康安全,校医院每年9-10月会统一组织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,在此建议全体同学积极参与,完成全程接种,为自身健康筑牢防护屏障。
· 流感疫苗: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,建议每年秋季接种。
· 其他疫苗:如被犬类抓咬伤时,及时接种狂犬疫苗。
战术二:佩戴口罩,守好呼吸关口。
· 在教室、图书馆、食堂、超市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,务必科学佩戴口罩。
· 自己出现呼吸道症状时,必须佩戴口罩,保护他人。
战术三:勤洗手,切断传播途径。
· 严格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,使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。
战术四:保持通风,清洁身边环境。
· 每天宿舍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
· 定期打扫卫生,及时清理垃圾,清除蚊虫孽生地。
战术五:增强免疫,养成健康作息。
· 拒绝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;均衡营养,多喝水;适度锻炼。
战术六:提高警惕,及时主动报告。
· 关注自身健康,绝不带病上课/活动,如有身体不适第一时间主动向辅导员报告自身情况,及早就医排查。
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用科学的知识和积极的行动,筑起校园健康的坚固长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