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假即将结束,新学期如期而至。此时,同学们一颗贪玩的心可能还沉浸在过年的热闹和寒假的放松当中,但不得不提醒大家:还是要及时调整生活和习惯,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战斗了!校医院在此也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一下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常识,争取人人做好健康小卫士哦!
1、新冠病毒感染
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,开学之前的假期,大家仍然要注意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!
为了避免感染新冠病毒,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:(1)避免去疾病流行的地区;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,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,建议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;(2)建议外出佩戴口罩;(3)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,勤洗手;(4)注意咳嗽、打喷嚏礼仪。
2、流感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潜伏期1—3日,主要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流涕、咽痛、干咳,全身肌肉、关节酸痛不适等,发热一般持续3—4天,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.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,传染期为1周。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
3、麻疹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潜伏期8—12日,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。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“三、三、三”,即前驱期三天: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,伴有咳嗽、流涕、流泪、畏光,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(这是特点);出疹期三天:病程第4-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,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、上肢、下肢;恢复期三天:出疹3-4天后,体温逐渐恢复正常,皮疹开始消退,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。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,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。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,二次发病者极少见。
4、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——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疾病。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,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,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,后水疱变浑浊,易破溃,然后从中心干缩,迅速结痂。接受正规治疗后,一般7-10天可治愈。传染源主要是病人。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、玩具、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。
5、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,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。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、耳下腮部、颌下漫肿疼痛,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、后、下方蔓延,可并发脑膜脑炎、急性胰腺炎等。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,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。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,预后良好,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。
6、肺结核
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,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。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、咳痰,还可能会伴有痰中带血、低烧、夜间出汗、午后发热、胸痛、疲乏无力、体重减轻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以上症状持续2周以上,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,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,肺结核可防可治。
7、出血热
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,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(汉坦病毒)引起的。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~3周,典型症状可以用“高热(38-40℃)眼红酒醉貌,头疼腰疼似感冒;皮肤粘膜出血点,恶心呕吐蛋白尿”来概括。因为“出血热”病情重,致死率高,因此“三早一就”很重要!即早发现、早休息、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。在流行季节,有发热、头痛等不适症状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不要自行服用解热镇痛剂,以免延误病情,引起严重的后果。
除了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,还有一类“吃进去”的传染病,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、饮用水、餐具或食物等,未经过恰当的处理,进食后发病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、伤寒、副伤寒、痢疾、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。
春季传染病预防要点
1.养成勤洗手、不随地吐痰、不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。
2.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(如打喷嚏后)应立即洗手或擦净。
3.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、餐具、毛巾、牙刷等物品。
4.注意室内外环境卫生和室内勤通风,衣服、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。
5.均衡饮食,充足睡眠,加强锻炼,注意防寒保暖,增强体质。
6.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。
7.避免接触猫狗、禽鸟、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,一旦接触,一定要洗手。
8.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食物,剩饭剩菜要加热彻底后再食用。
9.知情自愿原则下进行疫苗接种,增强免疫力,实现科学预防。
新的一学期就要开始了,祝愿同学们们健康、开心、进步!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!